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,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。国外基本上都达到了85%以上,我国只有19%;预冷方面,我国预冷果蔬的占比一般为10%,而国外高达95%~100%;在美国,平均每500个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,而我国相同水平的冷藏车拥有量为平均每1.8万人。从这些数据上看,我国冷链物流要想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,不是件容易的事,要知道,起码还有三座大山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前行之路。
**,冷库分布不均。据搜狐网报道,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%,其中山东、上海、江苏发展速度较快,冷库容量居前列。照这么看,冷库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状况,有可能某些地区没有建设冷库,导致该地区消费者无法享受冷链的服务。
以太古冷链为例,它的经营模式是仓库型的,必然会在一些城市建立冷库,并配套一些冷链物流服务。从太古冷链官网了解到,太古冷链的冷库大多都分布在华东、华南和华中地区,极少数坐落于华北和西南地区,那必然华北和西南地区享受到的冷链服务质量就比较低。而且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冷链运输能力不足有可能扩大冷库分布不均的弊端,导致企业仓储能力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。
第二,冷链投入成本高。冷链物流不仅仅是单纯制冷,还要适当的保持恒温状态,必然其成本比常温物流运输要高。而冷链物流成本不是单一的物流成本,还需考虑到产品质量源头的产品成本,以及因物流服务质量不同而产生的货损、货差等综合成本。我国果蔬产地的内陆各省市市场冷库容量比较低,造成冷链物流在生产源头缺乏预冷,产生源头“断链”。如果果蔬运输在源头“断链”了,那么运送到目的地时果蔬的质量就可能得不到保障,导致果蔬的运输成本提高了。
而且,从冷链物流的产业链来看,中下游的冷链仓储和流通环节都能加大冷链运输的成本。冷库建设和运营的成本都居高不下,万吨级冷库建设成本预算高达4210万元,年运营成本预算高达1404万元。可以说,冷链物流的综合成本还是很大的。我国常温物流运输的利润率为10%,冷链物流运输的利润率仅有8%。而这并不高的利润率,更是对降低冷链物流的高额成本这一现象并没有起很大的改善作用。虽然冷链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,但仍有不少企业进入该领域跑马圈地。而现在还有企业愿意涉足该领域,这就说明,冷链物流还是有很多机遇出现的。
**,提升冷链标准化。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尤其是将冷链前端标准化,这其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是食品安全的问题。譬如,对于海鲜的运输,大多数人都认为“活既是鲜”,导致不少水产品只能以“活体运输”,这样就无法实现标准化,容易导致像2016年末北京各大市场下架活体水产品等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。
因此,所有冷链物流企业都需要严格把控运输的产品,从而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。而像顺丰这样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已将冷链服务延伸至前端,并且在前端提供了优质的冷藏条件,然后通过高速的渠道运送到用户手上,这样便能保证产品的质量。如果整体冷链物流企业能将运输标准化程度提高,那么便能助力该行业发展,使其向前大迈一步。
第二,“去中心化”、前置仓的尝试。随着“新零售”、“零售革命”等新概念的词出现,可以看出,商业模式逐渐地发生了变动,因此,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尝试“去中心化”、前置仓的模式,毕竟去库存可以带动商业模式的变革,而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投入。
集中性的物流一定要有个**规模的临界点,超过临界点之后效率降低,成本不减反增,“门店即是仓储”。对于冷链服务商来说,同样可以采用分布式仓储或者小型的“微仓”缩短配送时间以及降低成本。
第三,搭建冷链生态圈。对于冷链物流大企业来说,主要是完善供应链的服务,这便有助于企业的发展。鲜易供应链经过10多年发展,融合企业生态和产业生态,由单一的冷链运输发展为供应链服务平台。鲜易供应链通过在全国7大区域布局3大温控园区和25个城市前置仓,构建了完善的DC、TC、PC、EC网络,为客户提供存储、流通加工、检验检疫及保税等一体化服务。
要知道,鲜易供应链在前端提供了冷链服务,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产品腐烂的事件发生,以及其完善的网络布局可以规划出比较快速的运送路线,光从这两点看,鲜易供应链不仅能实现降价增速,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,这可以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。可见,搭建冷链生态圈不失为一个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好方向,速风制冷是冷链物流优质工程安装服务商,完善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,提供国内各种冷库安装,制冷工程。